服务热线
您现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>新闻动态

电利来智能充电桩:多省份密集发布充电桩政策,释放出怎样的行业信号?

2025
6/21
被阅读:68次

政策导向:从“增量”到“提质”,构建全场景生态公共领域电动化加速,倒逼充电基建升级重庆在《重庆市加快推进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工作方案》中明确提出,到2025年公共领域新能源车数量要达到 18万辆,涵

政策导向:从“增量”到“提质”,构建全场景生态


公共领域电动化加速,倒逼充电基建升级

重庆在《重庆市加快推进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工作方案》中明确提出,到2025年公共领域新能源车数量要达到 18万辆,涵盖公交、出租、物流等多个领域,且新增车辆电动化率需超过90%。与此同时,要同步配建4.8万个充电桩以及240座换电站。这种以 “车桩协同” 为核心的发展模式,通过在公共领域大规模推广新能源汽车,如网约车、环卫车等的广泛应用,有力地推动了快充网络的建设,特别是超充桩占比的逐步提升。在布局方面,力求实现城乡均衡,计划使乡镇充电站实现全覆盖,切实解决新能源汽车用户面临的 “里程焦虑” 以及 “充电zui后一公里” 的难题。

县域补短板与城乡融合

财政部在2025年开展县域充换电试点,计划选取75个名额,河南也提出“乡村充电桩乡乡覆盖”的目标,重庆同样重视农村充电网络建设。这一系列举措表明,政策正逐步从城市向县域下沉。县域地区作为新能源汽车普及的潜在巨大市场,充电桩建设不仅是完善基础设施短板的重要举措,更是激发农村消费活力、促进城乡能源协同发展的关键因素。通过在县域地区大力建设充电桩,能够有效推动新能源汽车在农村地区的普及,提升农村居民的出行便利性,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城乡之间的能源资源优化配置。

技术驱动:快充、储能、V2G 成标配重庆积极鼓励建设“光储充一体化”站,并推广智能有序充电技术;河北大力推广 V2G(车辆与电网互动)技术;河南在征求意见稿中着重强调“科学布局”。这些政策共同体现了充电设施正从传统的 “单一供电” 模式向具备多种功能的 “能源枢纽” 方向升级。例如,超充桩的快速发展,800V平台的应用能够实现15分钟快速补能,大大缩短了充电时间;储能技术的应用可以在用电低谷期储存电能,在用电高峰期释放电能,起到调峰作用;V2G技术则使新能源汽车能够与电网进行双向互动,车辆不仅可以从电网获取电能,在必要时还能将电池中的电能反向输送回电网,参与电网调节,这对于新能源汽车与新型电力系统的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。

电利来智能充电桩:多省份密集发布充电桩政策,释放出怎样的行业信号?

模式创新:多元主体协同,市场化机制深化

民营经济与社会资本被激 活

河北明确表示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,并拓展 “招商引资+政策支持”的发展模式;重庆通过提供建设补贴,如对80kW以上的快充桩zui高给予200元/kW的补贴,有效降低了运营商的成本压力;河南在其管理办法(征求意见稿)中,从规划、建设到运营的全流程对市场进行规范,保障民营企业能够公平参与市场竞争。这些政策打破了早期以“政府主导”的单一建设模式,逐渐转向“国企(电网 / 城投)+民企+车企”的多元化、市场化竞争格局。例如,小鹏、小米等车企与第三方合作共建充电网络,充分发挥各方优势,整合资源,共同推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。

能源企业跨界布局加速

电网企业如南方电网在2023年投入2.89亿元进行充电设备招标;石油公司像中石油也斥资5亿元采购充电设备;城投公司如昆明启动2亿元的“光储充放”项目。这些现象表明,充电基础设施已被视为重要的“能源入口”。以城投公司为例,其通过将充电桩与停车场资源相结合,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;石油公司则依托现有的加油站网络,积极向综合能源站转型,打造“车- 油-电-储”一体化的能源生态系统,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、多样化的能源服务。

区域差异化:精 准匹配地方需求

不同省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,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充电桩相关政策。重庆以公共交通为切入点,重点强化“超充网络+换电”模式,特别是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实现超充全覆盖,这种模式非常适合重庆多山地、短途出行频繁的城市特点。河南作为人口大省,将重点放在“规范化运营”上,通过发布征求意见稿明确建设标准、加强安全监管等措施,解决早期充电桩存在的“建而不用”问题,同时推动民生实事,计划在2025年新建2万个公共充电桩,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。河北凭借民营经济活跃的优势,鼓励在农村地区开展“光储充”试点,探索低成本、可复制的县域发展模式,例如利用V2G技术实现削峰填谷,优化农村地区的电力资源配置。此外,像北京提出超充1公里服务半径的目标,浙江设定车桩比1.5:1等,这些政策均是根据各自地区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情况、城市规划以及能源结构等因素,精 准制定的发展目标,旨在通过政策引导,推动充电桩建设与当地实际需求紧密结合,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。

长期信号:双碳目标下的能源革命

充电桩成为 “新基建” 核心

根据相关数据显示,到2025年全国充电桩累计数量超过 1321万台,同比增长49.1%。各地政策纷纷将充电桩与智能网联、储能、虚拟电厂等新兴领域紧密绑定,使其成为 “交通-能源-信息”三网融合的关键枢纽。例如,重庆提出的 “三网融合互通”理念,河北在智能微电网方面的探索,都体现了充电桩在未来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底层架构作用。通过充电桩的建设和升级,能够实现交通领域的能源绿色化转型,同时促进能源与信息的高 效交互,为智慧城市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。

     从 “政策驱动” 到 “市场驱动” 过渡

早期依赖补贴的模式逐渐转向“运营效率+技术溢价”。例如,重庆按功率补贴(鼓励高功率桩),河南规范服务费定价,引导运营商通过快充、错峰充电提升收益,行业从 “跑马圈地” 转向 “精细化运营”。双碳目标下的强制约束重庆公共车辆电动化率超90%、均体现“交通脱碳” 硬指标。充电桩作为新能源汽车的“刚需配套”,其建设速度直接影响地方双碳考核,未来或出现更多 “车桩绑定”的强制政策(如新建小区预留充电设施)

      行业进入 “结构性机遇期”。各省政策的共性在于:以充电桩为支点,撬动新能源汽车普及、能源结构转型、城乡融合发展。对市场而言,短期机会在县域基建(财政部试点+地方配套)、高压快充设备(600kW超充桩需求)、光储一体化解决方案;长期价值则在V2G商业模式、充电数据平台(如小米整合多品牌充电桩)、以及民营资本主导的市场化运营。

电利来智能充电桩:多省份密集发布充电桩政策,释放出怎样的行业信号?
上一条:电利来新能源汽车充电桩:山西重卡充电市场内卷之下的重构与未来机遇 下一条:电利来直流充电桩: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达1440万台 助力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

联系我们

贵宾热线:0531-87666611 
网址:www.dllfdj.cn

邮箱:dianke1214@163.com

地址:济南市经十东路9999号G座909(黄金时代广场)

手机站二维码

手机站

电利来发电机(济南)有限公司         鲁ICP备20030181号-1      微信图片_20190325164805鲁公网安备37010202700186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