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全国充电保有量增长迅猛,截至2024年7月底,全国充电达到1060.4万台,同比增长53%,其中私人充电桩739.4万台。部分地区对小区充电桩建设有明确规划目标。例如,昆山计划到2025年,全市充电桩总规模不少于9万个,车比不低于1.2:1。一些城市也在积极推动相关建设,以满足新能源汽车增长带来的充电需求。但当规模庞大的充电设施进入小区,建设后的管理仍然存在真空杨盡建议,明确责任链条,出台《小区充电桩管理办法》,规定物业是di一管理责任人,运营商负责设备的维护,政府部门定期巡查。“对于那些积极管理充电桩的物业,给予税收减免或者专项补贴,也要允许物业从公共充电桩的收益中提取合理的管理费用。 如果运营商将智能充电桩连入物联网进行监控,实时检测电压、度等数值,就能够在异常时自动断电或者通知物业报警,为物业管理方省去巡查的人力成本,大大提高管理效率。
充电桩运营企业则应当更好地维护建设的充电设施,比如制定日常巡检计划,做好设备维护的记录,制定应急预案等。“如果充电桩运营企业建立和小区物业的密切沟通机制,定期向物业通报充电桩的维护计划和运营情况,那么就可以高 效应对充电桩使用过程中的问题。”周济翔说,“我们物业也可以定期把业主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反馈给企业。”而在车主看来,针对油车占位、充电不文明行为,也有必要提高业主的素质,共同维护充电环境。“业主有必要形成文明公约,明确充电秩序,签订小区充电管理规约,在遇到矛盾时能够有一个沟通解决机制。”刘先生说。周济翔也透露,所在的物业公司正在起草《充电管理公约》。要通过业主投票明确收费标准、处罚规则,让一些不文明充电行为纳入小区的“内部信用体系”。通过一些增值服务与物业进行分成,也可以提高物业和运营商的合作积极性。杨鑫告诉记者,目前一些“充电桩+广告屏”“共享充电位”等增值服务已经有了落地尝试。改善小区充电桩困境需要政府引导、多方参与、规范管理,通过增加政策、管理、宣传等方式,实现充电桩摆脱“社区手办”的身份,成为切实解决居民充电难题的设施。
下一条:电利来汽车直流充电桩:如何加强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?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