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务热线
您现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>新闻动态

电利来新能源充电桩:县域充电设施 普通人如何抓住绿色投资新机遇?

2025
5/13
被阅读:82次

      县域充电基建已从“政策蓝图”迈向“落地红利”。普通人如何加入绿色财富赛道?      近期,财政部、工业和信息化部、交通运输部联

      县域充电基建已从“政策蓝图”迈向“落地红利”。普通人如何加入绿色财富赛道?

      近期,财政部、工业和信息化部、交通运输部联合公示《2025年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县备案名单》,26个省份共75个试点县入选,为每个试点县提供ziu高4500万元奖励资金,支持公共充换电设施建设、配电网改造等,预计带动新建充电设施超1.4万台、换电站60余座,总功率突破300万千瓦。

县域充电基建迎来“黄金窗口”

       当前,我国县域公共充电桩占比仅为12.5%,城乡分布失衡问题突出。随着新能源汽车下乡政策持续推进,县域充电市场正从“蓝海”迈向“爆发期”。数据显示,截至2024年底,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3140万辆,而我国县域及以下地区公共充电设施只有41.7万台,仅占据全国公共桩总数的12.5%。

       财政“以奖代补”政策为县域充电基建注入强心剂,明确鼓励车网互动(V2G)、光储充一体化、液冷超充等新技术应用。这一政策标志着我国“百县千站万桩”试点工程进入深化阶段,旨在通过“规划先行、场景牵引”原则,补齐农村地区充电短板,激 活 县域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。

         根据试点名单,示范期内,单个试点县zui多可获得4500万元奖励资金,可统筹用于联合试点县公共充换电设施建设、运营,配电网改造以及能源信息管理等,确保政策红利直达市场主体。

这场由国家主导的基建升级,不仅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能,更为普通人开辟了一条低门槛、高潜力的投资赛道。

充电设施建设需“因地制宜”

        如何为新能源汽车下乡“铺路”,破解农村地区充电桩建设的难点、堵点?

        近年来,在县域充电基础设施统筹建设方面,特来电紧抓政策与行业机遇,通过技术创新、场景化布局及政企合作,相继中标湖北、河北、甘肃、内蒙古、江西、重庆等多地试点县项目,构建了覆盖重卡物流、公共交通、乡镇民生等多维度的充电网络体系,成为推动县域新能源转型的重要力量。

      县域充电网建设实践,验证了新能源基建需深度融合地方产业特色:在资源型县域发展“光储充+重卡”模式,在农业旅游县构建“充电+文旅”生态,在物流枢纽县打造干线充电走廊。不仅缓解了充电焦虑,更通过绿色基建带动县域经济转型,为全国县域新能源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板。

大屏幕 (1)

抢占县域绿色投资新风口

      县域充电基建已从“政策蓝图”迈向“落地红利”。 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刺激下,充电桩市场吸引了诸多资本和新参与者纷纷涌入。随着充电桩下乡工作的深入推进,未来投资入局县、乡镇市场的充电桩企业数量将持续增加。

      普通人如何低门槛入局?这一过程涉及规划、土地、电力、运营、运维等多个复杂环节,若有充电站投资意向,选择头部企业合作、聚焦高流量场景、活用金融工具,可快速实现从“政策受益者”到“绿色经济参与者”的跨越。

      通过成为头部企业“充电合伙人”,以场地资源换取稳定分成;或投资县域充电网,获取选址、设备、平台、运营、运维等全生命周期支持。正如特来电在多县域的实践所示,县域充电站不仅是“能量补给点”,更是城乡融合发展的“绿色引擎”。

      在国家“双碳”战略与乡村振兴的交汇点上,县域充电基建正掀起一场绿色革命。政策红利、技术创新与市场化运营的共振,为普通人打开了低门槛、高成长的投资窗口。

抓住机遇,布局县域充电黄金赛道,既是共享绿色经济红利的明智之选,更是助力城乡均衡发展的时代责任。此刻,唯有躬身入局,方能与趋势共赢未来!

电利来新能源充电桩:县域充电设施 普通人如何抓住绿色投资新机遇?
上一条:电利来直流汽车充电桩:纯电动底盘式换电载货汽车换电站建设指南下一条:电利来新能源充电桩: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运营贯彻落实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政策要求